品饮普洱茶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茶汤的滋味,比如苦、涩、甜,随后可能会有回甘生津,茶香的留存这些较为直接的感觉,而汤感往往因为太过细微很容易被忽略。
而在普洱茶的品鉴中,常常会聊到【汤感】,今天就和茶友们聊聊什么是汤感?怎么去感受汤感?
“汤感”是什么?
最简洁明了的说法是:茶汤带给口腔的触感,是茶汤的质地,是茶汤本身带来的一种感受。
一般来说汤感包括:饱满、厚、滑、润、醇、细腻、纯净、鲜爽。
滋味:是属于味觉范畴,茶汤入口后,通常会在口腔中有一定时间的停留,在这期间,需要通过充分调动人体的味觉器官,感受茶汤中的香、甜、苦、涩、回甘。但每个人对茶滋味的敏感度不一样,所以在滋味的感受上会有些许的差异。
口感:是汤感和滋味的综合感受,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是茶汤入口时能够给人带来饱满厚实协调之感。是因为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丰富,茶汤中多种不同的滋味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带给口腔的一种感受。当茶汤的饱满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是下一个阶段“厚”。
饱满——厚——厚重,是物质积累的上升过程。只有突破前一个关卡,才能来到下一个阶段。当汤感已经达到厚重时,就会有人们常说的‘压舌感’了。
需要注意,茶汤饱满度和浓度是不一样的,浓度是指茶味的强度,一般与投茶量、冲泡时间和水温等有关系。投茶量越大、水温越高、茶叶的浸泡时间越长等因素,都可以让茶汤变浓,但它只是增加其浓度,而不会增添其他味道。
常用表述:饱满、厚实、厚重、浓厚等。
茶汤进入口腔及喉咙,给人带来一种温润如玉的舒适感。
常用表述:软润、油润、细润、润滑等
指茶汤入口顺滑,细腻饱满,如丝如缕。是普洱熟茶和经过多年陈化的生茶的共同特点,好的仓储中的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其滑的程度也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强。
常用表述:顺滑、稠滑、软滑、润滑、糯滑等。
浓而不烈谓之醇,茶汤饱满浓郁,但温润适口,是恰到好处的协调。一般在老生茶和熟茶中出现较多。汤感的醇和茶叶内含物质中的糖类物质有关。
和其它茶类相比较的话,普洱茶里的水溶性糖和游离蛋白质会更多,特别是普洱茶在长时间存储后,原本难溶在茶汤里的大分子多糖和蛋白质分子被分解成容易溶解在茶汤里的游离多糖、寡糖等,这就是老茶变得醇和的重要原因。
在熟茶发酵过程中,普洱茶里的微生物把不溶于水的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淀粉变成了可溶性糖,让熟茶茶汤变得更加醇滑。
茶汤入口给人一种如丝绸一般柔软丝滑的感觉。
口感干净、通透,尤其是生态环境优秀的茶汤里能较容易地感受到‘通透感’。
鲜爽度,是指茶汤入口后给人一种清新灵动、活泼,让人愉悦的品饮感受。一般多出现在普洱新生茶中。“鲜爽度”主要来自氨基酸、儿茶素、双黄烷醇、可溶性糖等物质。
像易武顶级森林茶,汤和舌面接触时柔软如绵,甘洌如泉。但绝不是清淡的汤感,而是包裹着浓郁的内涵物质的饱满而柔和,甚至有蜂蜜一样的稠糯感。自带清凉感的纯净汤感,如同高山冰雪融化之后的清冽细腻。
再比如《薄荷塘》:茶汤中有着极高的纯净度,有一种高山冰雪融化之后的甘洌清澈。
《刮风寨》古树春茶茶汤
一款茶若能同时在饱满、润、滑、细腻、纯净等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当然,更多时候,一款茶可能只在某几项上尤为突出,同样值得欣赏。喝茶的乐趣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个突出的点,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自己去亲自体验。